☆ 生命的活力從心開始:心有熱忱,就會活力。☆

生命充滿著熱情、積極、快樂與幸福。

☆ 我是幸運能量☆

成功的人都是非常認真努力過的人,但並不是每一個認真努力過的人都能成功。

夢想的力量

偉大的夢想,需要豐足的力量來達成。 豐足的力量,從心念開始。 運用心念的力量,讓夢想輕鬆達成。

淨化心靈工坊

一個孩子稱爲“家”的場地,一個讓成人找到“自我”的地方。

報章報導

心靈是否需要大掃除? 心靈又該如何清理呢?

培養孩子的情商

最近中心來了一個負面思維的孩子,凡是我建議及推薦他的,他都會有一番理由來推翻我給于他的建議。在家裏亦如此,凡是母親所給以的作業,他都有一番理由來推翻,耗盡所有力氣,為的是不想要跟隨他人的建議。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凡是他不擅長的,他都用負面的思維來看待,咋看之下,很多任務,他都做不好,雖然他有著不錯的智商。

想要學習好,並非需要智力超常,而是較高的情商。

情商較高的孩子:

① 都有強烈的責任意識,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事情認真對待;
② 有很強的上進心,把學習當作充滿樂趣的事情去做;
③ 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基本不需要家長去提醒督促。

而有些孩子頭腦聰明過人,但是學習成績平平,甚至處於落後的狀態,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學習當作沉重的負擔,當作痛苦的事情,被動地應付。 從表面上看這是學習上的問題,其實根源在於情商的缺乏,健康人格的缺失。

好比之前描述的孩子,就因爲缺乏情商,除了吃、喝、玩、樂,凡事都看成痛苦的,所以就會非常有主見的推翻所有父母給于關於學習的建議。


什麽是情商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性格的偉大。這一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為。”

眾所周知,影響兒童成長及成熟的兩大心理因素是

① 智力因素和
② 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一個智能操作系統,它是兒童在生活中解決各種問題時進行感知、注意、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言語活動能力的總和。

而非智力因素是一個動力系統,它在兒童活動中起著定向、引導、維持、強化等作用。它包括需要、慾望、動機、興趣、情緒和情感、意志、自信心、性格、氣質、習慣等。 由此看來,“情商”涵蓋了非智力因素中的大部分要素。

從以上的例子,不難發現代社會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局限於智力,最重要的反而是情商教育,它是良好的道德品質,是樂觀積極的品性,是為人處理的態度,所以父母要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給孩子的高情商加油助力。


孩子低情商的三種典型表現

1、頑固

有些孩子較為頑固,對他人的意見往往聽不進去,不會輕易採納別人的建議。就算別人說的是對的,自己是錯的,也要堅持到底,不能根據事實和利益進行判斷,容易因小失大。

2、抱怨

抱怨是一種消極心態的象徵,不去深入地觀察現實,不去為改變現實做積極的思考,而是一味地怨天尤人,是弱者不明智的選擇。

這一情緒表面看起來似乎是人之常情,但是事事抱怨、經常抱怨,就需要從自身來反省了。

父母平時也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他人他事。


3、 任性

任性的人總是寧願付出很大的代價,也不願意委屈自己一點點。 這是因為他們的自尊心過於脆弱了。

這樣的人不能委曲求全、顧全大局,常常因為“小不忍”而“亂大謀”。他們因為缺乏彈性,很難在復雜的得失中做出明確的判斷。因為缺乏自製力,常常遭受不必要的打擊進而受到重創。


是誰在左右孩子的情商

情商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過後天的有意培養和教育來逐步發展的。一個孩子的成長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因素,這一過程起自於母體內,同時也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作為指引者和扶持者,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十分深遠的。

孩子自出生後,對信息的吸收來源就是父母及家庭環境。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與其朝夕相處,對孩子十分了解,知道如何引發孩子的興趣,如何鼓勵他,並理解孩子的感受和行為。父母可以從最佳的角度給孩子建立一個和諧、良好的教育環境,這是任何老師和教育機構都替代不了的。


一個樂觀自信的孩子是不怕失敗的,是活躍並有創造力的,是具有獲取成功和幸福的能力的。



培養情商的重要性

從某種意義上講,情商甚至比智商更重要,隨著未來社會的多元化和融合度日益提高,較高的情商將有助於一個人獲得成功。現在大多數家長過多地重視孩子的智商發展,而忽略了孩子的情商發展,其實早期的情商教育尤為重要,也就是心理上的一種塑造,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性格孤僻、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對挫折;急躁、固執、自負,情緒不穩定,那麼他智商再高,也很難取得成就。

而情商應該從小培養。反之情商高的孩子會有很好的自我認知,積極探索,從探索中建立自信心,對自我情緒的控制,抗挫折能力,喜歡與人交往,願意分享、合作,為日後成功做準備。

嬰幼兒早期情商的發展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密切關聯,父母的教養方式又與父母是怎樣正確辨識自己孩子的自身氣質有關聯,只有正確建立親子依戀關係才能正確辨識自己孩子的自身氣質。


如何培養情商

既然情商在人生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情商呢?我想,應該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1、嚴格而不苛刻

我們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少孩子之所以不把家長的話當回事,主要是因為一開始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而孩子卻討價還價時,我們一時心慈手軟,做出了退讓。所以要讓孩子從小形成規則意識,就要嚴格要求,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

2、寬容而不縱容

孩子是在不斷地犯錯糾錯的過程中成長的,面對孩子的錯誤,如果我們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或懲罰,就會使孩子變得畏首畏尾,缺乏自信;如果視而不見,不加理會,有可能會讓孩子分不清是非,錯上加錯,問題更加嚴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理解、寬容和接納孩子的錯誤,把它當作一次難得的教育孩子、促進孩子成長進步的機會。

3、鼓勵​​而不包辦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挫折時,許多父母就會馬上伸出援手,幫助孩子解決。表面上看您是在關心幫助孩子,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是讓孩子一次次失去了鍛煉成長的機會,最終變得懦弱無能。我們應該學會保持冷靜,退後一步,鼓勵孩子自己去面對。

4、關愛而不溺愛

溫室裡培育出的花經受不了風吹雨打,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懦弱無能。這樣的孩子嬌驕二氣十足,要么遇事六神無主,沒有絲毫的生活能力,要么自私霸道,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考慮他人的感受。

5、尊重而不放縱

當父母與孩子約定玩樂的時間超時時,不應該在讓孩子繼續下去,而要馬上制止,這樣大家才會互相尊重,而因此孩子才不會被父母放縱。

心念的力量

《秘密》一書出版後,在坊間吹起正視心的神奇力量旋風,美國哈佛大學曾對此進行過一項實驗,證實了心態的魔力。

老師對第一組學生說:「你們太幸運了,因為你們將跟一群天才老鼠在一起。這群聰明的老鼠將很快地通過迷陣抵達終點,然後吃許多乾酪,所以你們必須準備很多乾酪放在終點。」

對第二組學生說:「你們將跟一群普通的老鼠在一起,這群平庸的老鼠最後還是會通過迷陣抵達終點,然後吃一些乾酪。因為他們智能平平,所以期望不要太高。」

最後,他對第三組學生說: 「很抱歉,你們將跟一群笨老鼠在一起,這群笨老鼠的表現會很差,不太可能通過迷陣抵達終點,因此你們根本不用準備乾酪。」

六個星期後,實驗結果出來了,天才老鼠很快地通過迷陣,抵達終點;普通老鼠也到達終點,不過速度很慢;而愚笨的老鼠,只有一隻通過迷陣抵達終點。

有趣的是: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天才老鼠和笨老鼠,他們都是同一窩普通的老鼠,這些老鼠之所以表現有天壤之別,完全是因為實驗的學生受了羅伯特博士的影響,對老鼠採用不同態度所產生的結果。

此實驗證明了態度的神奇力量:對別人友善,相信別人、給人信心和鼓勵,就可以對他人產生良好的影響。其實,對自己也是如此。

改變命運的方法

命運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一生遭遇許多折磨辛勞,有的人卻是平步青雲,有的人樂天知命,有的人則哀嘆命苦。

你會埋怨老天爺捉弄命運嗎?

其實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只要懂得轉彎,官場失意的才子,也可以成為一代文豪;落魄的店小二,也能成為企業家。

那麼命運又如何改變?改變命運有什麼方法呢?

第一、改變觀念

觀念決定我們的行為,行為造就我們的命運。命運都是自己造作的,要有好的命運先要有好的觀念,如果對世間充滿了瞋恨,清涼的佛土也會變成火宅;懷抱愛心對待世上一切,生活快樂,污穢的娑婆就是美麗的淨土。因此,除去邪惡、不正確的觀念,建立正知正見,化自暴自棄為積極向上的力量,好運就會跟著來。

第二、改變態度

同樣的際遇,各人處世態度不同,其結果也大不相同。慳貪的人只會中飽私囊,喜捨的人總想廣濟社會;瞋恨嫉妒心重的人,整天心情鬱怒,心胸開闊的人,天天歡喜自在;厭世隱遁者只想獨善其身,熱愛家國者則積極服務鄉梓。每個人面對世間的態度不同,交友的廣狹不同,影響的層面也會不一樣。

第三、改變習慣

惡習蠶食我們的生命,毀滅我們的幸福;壞習慣一旦養成,不但影響終生,後患無窮,並且累劫遺害不盡。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想改都很難,不過,也有肯堅定決心者,扭轉了多年弊習,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譬如常常惡口罵人,沒有人緣,若能改變,多說好話,常讚歎人,人緣就會跟著變好了。

第四、改變人格

現在醫學發達,得了心髒病換個心臟,仍然如生龍活虎般充滿活力。我們的肉團心壞了,固然要動手術換掉,智慧妙心壞了更應該改換,把壞心換成好心,把噁心換成善心,把邪心換成正心;將難改的性格修正,把暴躁的脾氣改成柔和,把孤僻的性情改成隨緣,命運一定隨之改觀。
上天沒有能力把我們變成聖賢,上天也不能使我們成為販夫走卒,成聖希賢都要靠自己去完成,所謂「沒有天生的釋迦」,只要我們努力向善向上,好的命運是可期的。如何改變命運,有四點意見:

人人都有命運,而命運又受到種種力量的控制,我們如何擺脫命運的控制,開創自己的人生呢?
第一、改變觀念,
第二、改變態度,
第三、改變習慣,
第四、改變人格。

你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人際關係

1.史丹福研究中心:你賺的錢
☆ 12.5%​​來自知識,
☆ 87.5%來自關係。

2.國際羅勃‧海扶公司:員工離職,
☆ 34%因為成績未被認同或讚揚,
☆ 29%因低薪,
☆ 13%職權混淆,
☆ 8%人事衝突。

3.行為研究:成功
☆ 20%來自智商,
☆ 80%來自其他因素,主要是情感智慧(EQ)。

4.被解僱的員工,
☆ 95%是因人際關係差勁,
☆ 5%因技術能力低落。

人際關係名言
☆ 羅斯福說: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素是與人相處。
☆ 洛克斐勒說:我付高薪給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遠超日光之下任何其他能力。
☆ 保羅蓋帝說:一個主管,不管他擁有多少知識,如果他不能帶動人完成使命,他是毫無價值。

良好人際關係的七項紅利
1.人脈網路成為你很有價值的資源。
2.你有機會成為優秀的領袖,人們樂意協助你。
3.你能把智慧、精力集中在創造性的建設。
4.憂煩緊張的人際關係常把情感力量消耗淨盡。
5.你對自己較有自信,自我形像較佳。
6.與你同事的人生產力較高。
7.你會是快樂的人,心理比較健康。
8.你擁有較佳成功機會。

你跟自己的關係,如何影響你跟別人的關係:
☆ 看別人驕傲其實是自己自卑
☆ 懷疑別人排斥其實是不能接納自己
☆ 論斷別人其實是缺乏自我肯定
☆ 玩弄別人感情其實是自己情感受過傷害
☆ 喜歡糾正別人其實是掩飾自己弱點
☆ 看別人霸道;其實是自己懼怕權威
☆ 諂媚討好別人其實是缺乏自信

贏家與輸家的差異
觀點輸家贏家
看周圍的人是競爭者是幫助者
看敵人是一種威脅是一種考驗
看上司是討厭的工頭是可敬的教練
看對手是摩擦的來源是靈感的來源
看異己份子是一種對立是一種差異
看抱怨者是問題人物是有特別需要的人
看父母是上一代的古董是這一代的導師
看僱工是公司賺錢的機器是公司的家庭成員

控制命運的力量是什麼?

每一人都有不同於別人的人生境遇,有時候看到別人的飛黃騰達,想想自己的不如意,就慨嘆起:“時也、運也、命也。”感傷自己低落的命運,更甚者就怨天尤人,埋怨老天爺捉弄命運。

其實我們的命運並不是別人所能控制的,控制我們命運的力量究竟是什麼呢?

那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又如何控制自己的命運呢?

1、習慣控制命運

煩惱難斷,而去除習氣更難。壞的習慣不但使我們終生受患無窮,並且累劫遺書不盡。習慣會左右我們的一生,習慣成自然,就變成深蒂固的習氣。

譬如一個人脾氣暴躁,惡口罵人,習以為常,沒有人緣,做事也就得不到幫助,成功的希望自然減少了。

有的人養成吃喝嫖賭的惡習,傾家蕩產、妻離子散,把幸福的人生斷送在自己的手中。

更有一些人招搖撞騙,棄信背義,結果雖然騙得一時的享受,但是卻把自己孤絕於眾人之外,讓大家對他失去了信心。

2、迷信控制命運

在我們的感覺裡,“迷信”好像是東方的產物,其實西方也有他們的迷信。西方流行一種風氣,如果今天是十三日,又是星期五的話,最好不要出門做事,因為十三不吉利,星期五是黑色的星期五,本來有一筆好生意要交涉,由於迷信怕觸霉頭,而失去了大好機會,自白錯失了寶貴的機會。

說起避諱的迷信,在我們的社會更是多見。譬如蓋房子建高樓,不能有四樓,因為“四”和“死”同音,住起來人畜不安,必有凶煞。出外住旅館,避免住“九”號房,因為“九”容易聯想及死翹翹。

迷信影響我們生活方面,更是深遠。有的人做什麼事都要看日期才放心,其實這又有多少值得信憑的呢?

有些人的婚姻也看過日期,千挑百選的黃道吉日,不也離婚了嗎?

孩子生下來,要找個算命先生算算命有多重?總要個前面背金、後面背銀才放心。

有的人過年掃地不能往外掃,而要朝里面掃,因為深怕把錢財掃出去了。

迷信的行為,如同一片烏雲,使我們的人生,蒙上了一層陰影,無法見到自性的光明。這許多禁忌迷信,影響我們命運之巨可見一斑。

3、情念控制命運

佛經上說:情不重則不生娑婆,有的人掙扎得出名利的枷鎖,但是卻擺脫不了情感的糾纏;或者對家族的親情,或者對朋友的友情,或者對男女的愛情執著放不下,活在痛苦的泥沼裡。要免除感情的束縛,必須持有正向的心念,懷抱豁達的胸襟,才不為感情所駕馭。

4、權力控制命運

權力也是控制我們命運的要素之一,人們往往有了錢財之後,更汲汲於權力的追求,所謂有錢有勢,如虎添翼,但是權力欲容易腐朽我們純真的本性,有多少人在叱三喝四的威勢中,丟失了那寶貴的家珍;有的人飽嚐了權力的滋味之後,卻無法品茗人生的本味。權力影響我們人生的力量,不可說不巨大。

5、行為造作控制命運

控制我們命運的最大力量為行為造作。行為造作:包括口中所說、心裡所想、身體所做的種種造作。

有一句話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行為造作可分為善種子與惡種子,我們自己種了善或惡的種子,時機成熟了,一定要面對結果。行為造作雖然能夠控制我們的命運,但是控製播種的力量的卻在於我們自己,如果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正向的思維,正向的話語,廣植善根,我們的命運必定是光明平坦的。

人為什麼有命運?

人一生的境遇,往往由於​​各種的因素而改變命運。

有的人由於一個人而改變命運;有的人為了一塊錢而生命改觀,有的人由於一件事而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甚至為了一句話、一個念頭,使人生有天壤之別的變化。轉變人生的這些因素,本身雖然至為細微,但是影響力卻非常巨大,好比將一枚小砂石投擲江海中,砂石雖小,卻能震動整個江面,泛起陣陣璉漪。

為一個人而改變了一生。
明朝的吳三桂,由於美麗的姬妾陳圓圓被闖賊李自成所擄,衝冠一怒為紅顏,憤然引清兵入關,雖然擊潰了闖賊,奪回佳人,但是他個人在歷史上,卻背負了危害國家民族的罪名,不但影響了他自己的命運,也改寫了中國的歷史。

為一塊錢而改變了一生。
為了一塊錢,也會改變我們的命運。美國的汽車大王福特先生,年輕時離家創業,父親給了他一塊錢,他以這一塊錢為資本,發憤圖強,終於開創了福特汽車公司,聞名於國際,寫下他自己的歷史。

抗戰期間,有一位年輕戰士趕赴沙場的途中,救了一位想要跳河自盡的婦人,婦人被救上岸之後,不但沒有感謝青年,並且責怪青年害她生不如死,在青年一再的詢問之下,婦人才傷心欲絕地道出自盡的原因:原來她的丈夫遭人陷害鋃鐺入獄,家中留下年邁多病的高堂,以及三個嗷嗷待哺的稚子需要侍奉撫養,奈何家徒四壁,貧無立錐,只好將僅有的衣物典當得一塊銀元,以治療母親的陳年病疾,那知屋漏偏逢連夜雨,奸詐的商人卻以假的銀元欺騙她,在這種斷絕生路之下,只好一死以求了斷。

青年聽了之後,油然升起側隱之心,就對婦人說:“您的遭遇太值得同情了,我這裡有一塊銀元,請您拿回去安頓家人,為了免得再危害他人,請您把假的銀元給我吧!”

青年拿了假銀元,不經意地隨手往身上口袋一放,就出征去了。在一次激烈的戰爭中,槍林彈雨之下,一顆子彈朝青年的胸膛射來,正巧打在放著假銀元的部位,假銀元凹陷了下去,卻救了青年的一命,青年於是拍手讚歎說:“太值得了!這一塊錢真是千金難換啊!”

青年由於一念之善,以一塊銀元救了婦人一家人,也為自己掙回後半的人生。

為一件事而改變了一生。
除了一個人、一塊錢,足以扭轉乾坤改變命運之外,一件事也會改變人類的命運。愛迪生髮明了電燈,不僅使他個人成為全球各國尊敬的發明家,並且世界人類也因此而得到光明,免除黑暗的恐懼與不便。諾貝爾發明了火藥,為一些野心人士惡意使用,為人類帶來多少的浩劫災害?但是諾貝爾獎金又對世界文明的進步、文化的推展,提供了多少的助益?類似的一件事也往往具有無比的力量,影響我們的禍福榮辱。

古來的大德因為一件事而人生改觀的,不乏其例。譬如六祖慧能為了舂米而去除了障蔽自性的糟糠,香嚴智閒為了鋤田而犁出了一片的光風霽月;多少的禪師由於花開花謝而參透禪機,多少的釋子因為日出月現而了然於心,多少的雲水僧看到青山清溪而滅卻心火。在人的一生之中,對於某一件事,如果能夠用心留意,人生可能因此而別有一番境地。

為一句話而改變了一生。
唐代的丹霞禪師本來要進京趕考,途中遇見一位出家人對他說:“你要去考官,求取世間的榮華富貴,倒不如去參加選佛,成就出世間的解脫。”他一聽,當下改變了主意,到寺院出家參禪,終於成為一代高僧。一句話如同一記棍棒,敲醒了他的富貴夢,拓展了另外一片更寬廣的人生。

有人問趙州禪師: “將來宇宙毀滅的時候,這個身體還存在不存在?”禪師不經意地回答說:“隨他去。”事後覺得如此的回答未必圓滿。當火燒初禪、水淹二禪、風吹三禪的時候,我們這具身軀還有嗎?為了這一句“隨他去”,雖然趙州已是八十歲的老翁,卻也穿起芒鞋,跋涉千山萬水,訪道尋師研究這個問題,留下了“一句隨他語,千山走衲僧。”的美談。

為一個念頭而改變了一生。為了一個人、一塊錢、一件事、一句話會改變命運,一個念頭也會使我們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這一念可能是聖賢,也可能是愚夫,這一念上窮碧落下黃泉,百界千如無所不遍,因此如何攝心正念是不容怠忽的工夫。 (星雲法師講述)

人的一切命運都由心念而生,也由心念而滅

念轉運就轉


天底下沒有壞運氣這檔事,
只有壞了心念這回事。
起個好念頭,好運在裡頭;
運氣的好壞,有時只需要一個念頭的轉變。
用好心灌溉,幸福好結果。
當你飢餓時獲得了半顆饅頭,
您的頭法是「怎麼只有半個.....」
還是,「真好,還有半個。」


命運這個話題伴隨著人的出生而存在一世,有時候遇到人生的挫折,我們可能在哀怨命運的不公,說自己命不好。

但究竟命運是什麼呢?是所謂的“迷信”嗎?我們做為一個平凡的人能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你知道答案嗎?

为什么有的人快乐,有的人悲伤?为什么有的人愉悦又富有,有的人却痛苦又贫穷?为什么有的人永远摆脱不了恐惧和焦虑的纠缠,而有的人却始终能够对生活满怀信心?为什么有的人能在美丽奢华的家里安然度日,而另外一些人却不得不在拥挤的贫民窟里挣扎一生?

为什么有的人成就卓著,而另外一些人却终生落魄?为什么有的人说起话来叫人心服口服且备受欢迎,而另外一些人却言辞乏味又令人厌恶?为什么有的人在专业领域堪称权威,而另外一些人却终其一生也学不会一技之长?

为什么有的人在罹患“绝症”后还能重获新生,而另外一些人却因为一点小病就一命呜呼?为什么有的人明明善良温和,拥有纯粹的信仰,却得不停地为生活的苦难所折磨?为什么有的人道德败坏而且内心空洞浮浅,却能够享受荣华富贵并长命百岁?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享受甜蜜的爱情,而另外一些人却只能在孤独抑郁中咀嚼遭人拒绝的痛苦?

现在,你能猜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了吗?是的,所有的疑问都指向同一个答案:你的想法。

夢想的力量



人,因有夢想而偉大。 ~ 尼采

每個人在小時候,寫作文課時一定都寫過,“我的夢想”,你還記得你寫得是什麼嗎? 科學家?老師?警察?

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 有的人有著偉大的人生夢想,像30嵗李宗偉,從一個普通小男生,到成爲世界排名第一的羽球手; 已經36嵗保羅帕茲Paul Potts,長相毫不起眼的英國手機銷售員,轉眼成了歌劇英雄....。

有的人有著生活小夢,在工作以外,找尋生命的平衡點。 就好比醫生李永業,撰寫生活專欄、寫作, 著作有《生命沒有如果》、《醫院,我的烏托邦》....。

他們為了讓夢想成真,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的實踐。 夢想的價值在於實踐的過程。不要害怕去設定夢想,不要害怕做不到,也不要害怕做了有什麼後果。

逐夢才會踏實,人如果沒有夢想,會過著怎麽樣的生活呢?

不過,像他們這樣努力圓夢的人並不多。根據美國最新調查顯示,只有15%的人有達成夢想的步驟。換言之,85%的人都只是在「做夢」。

如何發掘夢想的力量呢?

如何讓自己訂出目標,掌握時守則離夢想更近呢?

你的夢想是什麽?....... 有些人要想一想,甚至還答不上來。

或者,換個方式問,你心裡有什麼渴望?

對生命沒有渴望,沒有夢想的人,可能晚上一到,就習慣坐到電視機旁,或呼朋引伴去唱KTV、毫無節制的刷卡購物,打發時間,同時,也打發掉自己的生命。

這樣的人生,就像是《聖經》上所羅門王所說的:「人的一生不過七、八十,但其中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如果不甘如此,從現在開始,請發掘心裡的渴望,找出你的夢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