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孩子看似“什麼都有”,卻也越來越容易煩躁、焦慮、甚至情緒崩潰。 怎麼辦? 答案可能不像你想像的複雜——讓他們做手工!
🌈 藝術手作是天然情緒調節劑
科學研究指出:像是捏著黏土、畫畫、編織等創作活動可以明顯降低孩子體內的皮質醇(壓力荷爾蒙)水平。 這不是玄學,而是實踐的大腦神經機制:創作讓孩子感受到掌控感、成就感與專注。
這些感受,會安撫過度活躍的情緒中樞,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冷靜下來」。
🧘♀️ 黏土創作中的“心流體驗”
你有沒有註意過,當孩子全神貫注捏著黏土時,他們會進入一種沉靜又專注的狀態? 這其實是一種被心理學稱為「心流」的狀態——一種接近冥想的高品質注意力集中模式。
對兒童來說,這是「練情緒肌肉」的機會,越多這樣的練習,情緒自控能力就越強。
結語:
不是每個情緒都要用說的才能表達,很多情緒,其實可以「做」出來。 給孩子一盒黏土,也是在給他們一個安放情緒的空間。
#情緒教育 #兒童心理 #超輕黏土 #情緒調節 #兒童藝術療癒 #靜心練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