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活力從心開始:心有熱忱,就會活力。☆

生命充滿著熱情、積極、快樂與幸福。

☆ 我是幸運能量☆

成功的人都是非常認真努力過的人,但並不是每一個認真努力過的人都能成功。

夢想的力量

偉大的夢想,需要豐足的力量來達成。 豐足的力量,從心念開始。 運用心念的力量,讓夢想輕鬆達成。

淨化心靈工坊

一個孩子稱爲“家”的場地,一個讓成人找到“自我”的地方。

報章報導

心靈是否需要大掃除? 心靈又該如何清理呢?

閱讀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

很多父母都為孩子上課不專心,做功課時寫一個字玩一下而苦惱,家長問我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孩子專心?」


其實,注意力是人的本能,不需要教,凡是新奇、快速、會動的東西都會吸引孩子的注意。但是它的本質是短暫的,注意力不能在同一個地方停留很久,因為大腦的資源有限,它像飛機場的塔臺螢幕一樣,要不停的更新,以免敵人突然冒出來,萬一沒看到,就會喪命。因此,大腦一旦熟悉了那個東西,知道它無害,便不再處理它,我們就有如「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了。小孩子的注意力本來就很短暫,只有動機可以使它變長,因為動機決定大腦資源的分配,小孩對有興趣的東西,例如螞蟻搬家,可以端詳很久。要使孩子專注,必須從動機下手。  



因為人類的大腦不是演化來閱讀的,閱讀是文明加給它的額外負擔,因此閱讀不是本能,而是習慣。大腦有很大的可塑性,可以因應外界的要求而改變。為了閱讀,大腦做了很多調整,例如借調原來處理臉的部位來處理文字。實驗發現,文盲的大腦跟識字者的不同,就是一例。   

一個平日不閱讀的人要他看書,他會很吃力。不是他看不懂字,而是他沒有閱讀習慣,注意力維持不久,眼睛會一直跳開。因此,孩子從小要養成閱讀習慣,未來才看得下書。培養專注力不難,可以從親子共讀著手。讀書時,把孩子抱在懷中,因為懷抱是溫暖的,孩子會喜歡,加上父母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孩子感到被尊重會很快樂;一旦孩子把閱讀跟快樂連在一起,動機就產生了,大腦的資源就會分配到閱讀上。當孩子讀的文字量越來越多時,他的專注力就會越來越長。所以閱讀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

孩子功課做得慢、不專心,大部分的原因不是孩子大腦有毛病,而是作業太無趣。在責罵孩子之前,不妨先看一下功課內容,說不定連我們大人也坐不住。(試想:你能夠坐在椅子上抄十遍課文而不動嗎?)美國極力提倡作業跟生活結合,就是發現當所學能所用時,孩子會好好學習。與其責罵孩子不專注,不如改善作業內容,使孩子自動專注。

另外一個能夠改善專注力的方法是運動。研究發現,當人們專注做一件事時,大腦中的多巴胺和血清張素的濃度都很高(治療「注意力缺失和過動」(ADHD)的藥——利他能(Retalin),就是使大腦分泌較多的多巴胺)。研究也發現,運動到某個程度時,大腦會自動分泌多巴胺、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都跟學習與記憶有關,所以孩子運動後的學習效果比較好,記憶力比較強。  

因此,孩子不專心時,不要罵他,因為他的大腦本來就不是演化來閱讀的,但是大腦可以改變,我們要「引誘」他改變,孔子不是說教育要「循循善誘」嗎?我們一定要了解閱讀不是本能,它是人類了不起的成就,所以要耐心去引導孩子,再利用運動來幫助孩子學習,使學習變得容易、有趣。

當孩子喜歡學習時,他就已經成功一半了,因為天下所有的門都會為喜歡學習的人而開,將來他就無往不利了。

文/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過好每一天



每天醒來,想著「我要過好今天」,可以在禱告中向上蒼表示, 可以透過自我期許, 務必珍惜今天。

告訴自己,這是一個難得的日子 ,要好好表現生命,過得充實快樂。

我經常這麼想,所以樂觀。經常如此祝禱,所以有勇氣去面對新的嘗試,而滿足之情則帶來無盡的感恩。

我的樂觀是從虔誠的信念中得來的。不過,我還有幾個信條,是每天要去實踐的,那就是:


●記得稱讚一起工作的人。
●指正別人時,要先維護他的自尊。
●用心在所做的事上,盡力把它做到最好。
●想一想今天的表現是否與薪水相當。
●歡喜領受這一天,由衷感恩和知足。
●依自己的因緣安排生活,但不與別人比較。

一位年輕人來晤談,他工作不如意,感情陷入膠著,跟同事相處亦不得人和。我聆聽他的遭遇,順手拿起紙來記下:

有固定的工作已難能可貴;
跟父母一起住,有安居的地方;
同事七嘴八舌,那一定很有趣;
女朋友變心,就更有機會結識知心的人。

他說完了話,我把字條遞給他,他看後竟然笑了起來,說:「你認為我無病呻吟嗎?」

「不是,而是你忘了欣賞自己擁有的一天。你必須用自己的因緣過日子,在遭遇的情境中設法過得好,那才是生活。如果你等著一切都周全才會歡喜,那就很難得過好日子。」

「人不是在追求更多,充實生活資糧,力爭上游嗎?」

「人是在生活,而不是為了爭奪和占有;是自己怎麼生活,而不是你表現什麼給別人看。好好生活才是力爭上游,想博得別人的掌聲,只是生活的小丑,不是生活的贏家。」

「感情觸礁,她把我甩了,我怎麼高興得起來?」

「不是要你高興那令人不高興的事,但要你面對它,盡力讓自己過得好,稱讚自己撐得過這次挫折。」

他離開晤談室時,神情鎮定了許多,情緒也舒緩下來。

他帶著生澀的微笑說:「我今天才知道怎麼過好一天,原來生活就在遭遇之中,問題是我怎麼去看待它。」

文/鄭石岩

學會讓步,做個「飽滿穀穗」的人


一個人有才、有德是件好事,可是也要學會讓步。在自然界中,空心的穀穗高傲地舉頭向天,而飽滿的穀穗總低頭向地。在人際關係中也是如此,無知的人自以為是、目中無人,常常眼高於頂;而有智慧的人,總是謙虛禮讓。

法國哲學家愛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敵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不要搶盡所有的風頭,這樣的話連朋友都會失去。對自己的成就輕描淡寫,以低姿態出現在人們面前。學會謙虛,學會低頭,才能永遠受到人們的歡迎。

在社會上,那些謙讓而豁達的人總能贏得更多的朋友。他們善於放下自己的架子,虔誠、恭敬地對待身邊的每個人。反之,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的人,什麼事都愛露一手,彷彿就自己行,對別人不屑一顧,他們總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唯我最大,捨我其誰。因此,只要涉及到利益重新分記或調整時,他都採取「當仁不讓」的態度,因而什麼都想佔,什麼都想貪,這樣的人到最後只會受到人們的鄙視。

正如希臘一位叫希爾泰的學者所說的:「傲慢始終與相常數量的愚蠢結伴而行,愚蠢總是在傲慢到來之時,準時出現。傲慢一現,謀事必敗。

人要學會讓步,一個人如果太突出,太優秀,讓多數人顯得平庸,本身就已很容易遭人暗算了。即使你不想得罪人,也會有人出於嫉妒而暗放冷箭的。如果再不謹言慎行,而是露才揚己,張揚行事,你不倒楣誰倒楣。因此如果你在某此一場合不收斂你的「才華」,太善於辭令,滔滔雄辯,你往往會面臨被恥笑的危險。

然而,對於那些有才能的人來說要想避免在職場中遭受挫折的命運,放下身段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個人喜歡擺架子的人只會使自己就業之路越走越窄,因為你講究「架子」,計較「得失」,就會給自己畫了一個小圓圈,限制了自己的手腳,而別人對你總是瞻前顧後、顧慮重重,最後別人會將目光投向他處。

所以,當你在工作上有特別表現而受到肯定時,千萬要記住一點:要學會一讓步,否則會給你的人際關係帶來障礙。當你取得成績時,要善於與人分享。即使是口頭上的感謝也是一種分享,而且你也可以擴大這種「分享」的對象,反正「禮多人不怪」!

總之,讓步既是一種境界,同時也是一種智慧。當獲得成就時還要感謝同事的協助,不要認為這都是自己的功勞。尤其要感謝上司,感謝他的提拔、指導、授權。如果實情也是如此,那麼你本該如此感謝。如果同事的協助有限,上司也不值得恭維,你的感謝也有必要,雖然顯得有點客套,但可以使你避免成為他人的箭靶。

獨一無二的你

除非我們能確實地喜歡,否則我們真的無法讓別人喜歡自己。那些懷恨、討厭每一件事物和鄙視周圍的人,會更加強烈地遭到周圍人群的厭棄。——戴爾‧卡耐基



五短必有一長,你是獨一無二的
把快樂寄托在別人身上,總難免會失望,這個世界誰最可靠?
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微笑

一種很簡單的方法,可以輕鬆的將問題有效解決,那就是微笑。配合觀想及肢體動作,建立各種資源,在實體與心理上都有很好的功能。

每天早上在浴室梳洗時為自己建立微笑,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不太愉快的事情,也可以在化妝室裡再行補強。



1.對著鏡子,放鬆站立。

2.以雙手交互清理能量,或雙手相互摩擦,進行身心淨化,準備調整自己的頻率。

3.回想最近一次愉快的事情,或想一個你最愛的人,看著鏡中的自己,嘴角向上展開微笑。

4.告訴自己:「我愛你」。

5.並將雙手交疊於心處。告訴自己:「我很棒」。

6.保持微笑,向鏡中的自己致敬,伸出右手豎起大拇指告訴他:「讚」。



「微笑」是上天給予人們的心靈傳遞的能力,建立它可以視為一種象徵性的動作,應用這些動作,讓自己快速啟動「微笑」的心錨狀態。

在職場或日常生活中,微笑會讓你成為受歡迎的人,人們往往會依據你的表情來決定對你的印象。如果你也能在職場中採用這樣的方式,必定也能成為受歡迎的人。

人都是希望別人用微笑來對待自己,而微笑確實能增加你的成功機會。在職場或生活中的一些小小改變,可能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知名的成功學者羅傑說過:力量是內發,不是外來的。自信是成功之祖,自信會增強才能,使精力加倍;有它的支持,必能增加力量,而微笑亦是如此。

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



有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廟院子裡的落葉。
在冷颼颼的清晨起床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
尤其在秋冬之際,每一次起風時,樹葉總隨風飛舞落下。

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這讓小和尚頭痛不已。
他一直想要找個好辦法讓自己輕鬆些。
後來,有個和尚跟他說:
「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樹葉統統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辛苦掃落葉了。」

小和尚覺得這真是個好辦法,
於是隔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的猛搖樹,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乾淨了。
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開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
院子裡如往日一樣是落葉滿地。
老和尚走了過來,意味深長的對小和尚說:
「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啊!」
小和尚終於明白了,
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
唯有認真的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哈里伯頓:「懷著憂愁上床,就是背負著包袱睡覺。」
親愛的,人生裡有93%的煩惱都不是必須的,
它們只存在於自我的想像中,往往不會出現。

許多人心裡潛藏著一隻名字叫做「煩惱」的小螞蟻,
常常放牠出來吃掉自己難得的快樂。

不用預支明天的煩惱,不用想早一步解決掉明天的煩惱。

明天如果有煩惱,你今天是無法解決的,
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課要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課再說吧!



累积正面能量


提高心灵层次先累积你的正面能量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地方多用点心

•开朗的打招呼
•带着笑容过生活
•对身边的人多一点体谅的心
•对家人心怀感谢
•多赞美他人的优点
•维持良好的礼仪
•让自己的房间和周遭环境永远都干干净净
•全心投入眼前的事
•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


累积你的正面能量

这些随时可以做到的小事,
只要能持续下去,
你的正面能量就会渐渐累积,
一旦拥有足够的正面能量后,
幸运就会降临在你身上。
也许每个人对幸运的定义不同,
但一定会发生让「你」觉得幸运的事。
持续下去,就会拥有人人称羡的好运气。

能对身边小事情感到喜悦的人,
一定会遇到真正值得高兴的大事。

提高心灵层次的条件人人公平、相同,
任何人都能轻易办到。

只要稍微转换生活态度,累积正面能量,
你的生活绝对会变得更好。

如果你认为那些总是拥有好运的人,
从没有做过任何努力,
你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只要把身边的小事做好,
就算是做了充分的努力。
但这对早已习惯成自然的人来说,
却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在不知不觉中,
刚好把握住时机而已。

世界是你的镜子

外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由你内在世界所诱发的。

你警觉到的事,你都可以控制,你未曾觉察的事,却会控制你。

如果你感觉恶劣,那是因为你的内在有未解决的情绪问题,你不该怪罪于你的丈夫,妻子,老板或任何人,你的内心显然有一些困扰要解决,你首先要停止责难别人或环境,你必须走入内心而非向外求,并找出负向情绪的根源,你自己必须改变而非别人要改变,记住,外在世界只不过是反映内在的一面镜子。

同样地,如果某人对你态度很差,他们也只是在对他们内心未解决的情绪问题作反应罢了,他们投射在你身上的影像乃是基于他们过去的经验,所以当你了解了这个机制,你就不须觉得不舒服,若你为此感到煎熬,表示你本身也有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果别人让你感觉不佳,那是因为你让自己感觉不佳,所以不要认同你的种种感觉,觉察情绪是由你体内所启动的,但记住永远要接纳自己及爱自己。

★快乐是一种抉择★

如果你想要的是快乐,那么现在就开始作个快乐的人,抛开你所有的悲惨和痛苦,不管怎样,现在就选择快乐。

如果你处在这种状态中,并以这样的态度接触事物,将会吸引更多令你快乐的事,而拥有你想要的一切。

注意,态度远比事实更重要,因为态度可以影响生命。

★观想它直到你成为它★

要达到所有你想达到的状态,关键就在于你开始觉得你已经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了.要想让自己的渴望成真,你必须具体地观想出那份感觉,你必须以所有的感官具体地感觉出那个结果,并创造出一道电磁波来诱发参与同谋的灵魂共同展开行动,吸引你想要的事物到你身边来。

这是永恒的真相:到目前为止,你生命里的每一件事都是由你创造,受你吸引,被你塑造出来的,而所有的创造都有相同的目的:治疗自己,增长体验,及建立信念,你的确可以依照自己渴求的模样塑造出未来的命运。

注意,如果你得不到你想要的,这意味着你的意识与潜意识并不一致,例如你想要财富,但你的潜意识认为你不配获得财富,则你必须先去除掉潜意识的悲观想法。

你只有二条路可以走,你是想有意识地创造或是无意识地创造?无论是在昏迷或觉醒中,你都在创造,你是想被旧程式操控,或是想成为清醒的命运创造者?选择全在于你。

发生在你生命中的任何事,都是你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或选择成为怎样的人的欲望,抉择,想法和观念的显化。

★专注于美好的事物★

你对别人的负面感觉恰恰反映了对自己的负面感觉,任何一个对别人的负面感觉都让你经历了自己未解决或压抑的情绪,其实任何情况都是你创造出来的,都是为了治疗你自己而创造的。

此刻你无法快乐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你把焦点集中在你未拥有的事物上,我们在不需要付出注意的地方浪费了过多的能量,如果专注在生活里的悲哀与不幸,我们就会悲哀与不幸,如果你只注意自己被剥削的感觉,你就会被剥削,因为你的想法及感受会创造出那个磁场来。

所以我们必须将焦点放在能给生活带来和谐平静爱与幸福的事物上,我们需要学习检讨想法及反省自己,把焦点摆在享受生活,感恩,及造物主的爱之上,如此可以消除负面情绪,而容许自己有更多活力及生命力,因此而更关心别人及更接纳别人。

我们必须活在当下,花时间讨论以往生活中未解决的负面议题,就是在剥削你目前的生活,当下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在当下就应该感觉快乐与欢欣,若你不再以未拥有的一切为重心,你就可以享受幸福。

~ 摘自”学会情绪平衡的方法”(方智出版社)

展翅高飛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個快樂又美好的人生,所以費盡心思,滿足孩子的每一樣需求。可是父母們或許沒想過即使把每一樣孩子喜歡的都帶到孩子的面前,其實未必會為孩子帶來美好的將來;因爲每一個人的美好將來不是坐享其成,而需要積極及正確的思想。

從事教導孩子多年後,我發現教導孩子成爲一個懂得照顧自己的人是每一個孩子的首要學習,懂得照顧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有著不放棄自己的思維,將來才有能力展翅高飛,創造自己的未來。

。。。。。。。。。。。。。。。。。。。。。。。。。。。。。。。

有一個鄉下老人在山裡打柴時,拾到一隻很小的樣子怪怪的鳥,就把這只怪鳥帶回家給小孫子玩耍。

老人的小孫子將怪鳥放在小雞群裡,讓母雞養育著。後來發現那只怪鳥竟是一隻鷹,人們擔心鷹再長大一些會吃雞。

然而人們的擔心是多餘的,那只鷹始終和雞相處得很和睦。

時間久了,村裡的人們對於這種鷹雞同處的狀況越來越看不慣,如果哪家丟了雞,首先便會懷疑被它吃掉了。

越來越不滿的人們一致強烈要求:要麼殺了那只鷹;要麼將它放生,讓它永遠也別回來。

這一家人卻捨不得殺它,於是決定將鷹放走,讓它回歸大自然。

他們把鷹帶到村外的田野上,過不了幾天那只鷹又飛回來了,他們驅趕它不讓它進家門,甚至將它「打」得遍體鱗傷,許多辦法試過了都不奏效。

最後他們終於明白:原來鷹是眷戀它從小長大的家園。

後來村裡的一位老人說:「把鷹交給我吧,我會讓它重返藍天,永遠不再回來。」

老人將鷹帶到附近一個最陡峭的懸崖絕壁旁,然後將鷹狠狠地向懸崖下的深澗扔去,如扔一塊石頭。

那只鷹開始也如石頭般向下墜去,然而快要到澗底時,它只輕輕展開雙翅就穩穩托住了身體,開始緩緩滑翔,然後它只輕輕拍了拍翅膀,就飛向蔚藍的天空。

它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漸漸變成了一個小黑點,飛出了人們的視野。


。。。。。。。。。。。。。。。。。。。。。。。。。。。。。。。

讓孩子過得太舒適有時反而削減了孩子應對困難的能力,畢竟每個人何嘗不是猶如那只鷹一樣,總是對現有的東西不忍放棄,對舒適平穩的生活戀戀不捨呢。

一個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有所造就,就必須懂得在關鍵時刻把自己帶到人生的懸崖,給自己一片懸崖其實就是給自己一片蔚藍的天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