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活力從心開始:心有熱忱,就會活力。☆

生命充滿著熱情、積極、快樂與幸福。

☆ 我是幸運能量☆

成功的人都是非常認真努力過的人,但並不是每一個認真努力過的人都能成功。

夢想的力量

偉大的夢想,需要豐足的力量來達成。 豐足的力量,從心念開始。 運用心念的力量,讓夢想輕鬆達成。

淨化心靈工坊

一個孩子稱爲“家”的場地,一個讓成人找到“自我”的地方。

報章報導

心靈是否需要大掃除? 心靈又該如何清理呢?

別傷害自己





只要我們投入生活,難免會遇到來自外界的一些傷害,經歷多了,自然有了提防。


可是,我們卻往往沒有意識到,有一種傷害並不是來自外部,而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為了一個小小的職位,一份微薄的獎金,甚至是為了一些他人 的閑言碎語,我們發愁、發怒,認真計較,糾纏其中。


一旦久了,我們的心靈被折磨得千瘡 百孔,對人世、對生活失去了愛心。


假如我們能不被那麽一點點的功利所左右,我們就會顯得坦然多了,能平靜地面對各種的榮辱得失和恩恩怨怨,使我們永久地持有對生活的美好認識與執著追求。


這是一種修養,是對自己的人格與性情的冶煉,也從而使自己的心胸趨向博大,視野變得深遠。


那麽,我們在人生旅途上,即使是遇到 了淒風苦雨的日子,碰到困苦與挫折,我們也都能坦然地走過。


正因為那些榮辱得失和各種窘境都傷害不了我們,這就使我們減少了很多的無奈與憂愁,會生活得更為快樂;


少了許多的陰影,而多了一些絢爛的色彩。


所以,不傷害自己,也是對自己的愛護,是對自己生命的珍惜。


不要傷害自己,也意味著我們需要自願放棄一些微小的、眼前的利益,使我們不被這些東西網羅住,折騰得傷痕累累,也妨礙了自己的步履。


這無疑是一種積極意義上的超脫,從而使自己擁有平和的心境,從從容容、踏踏 實實地走那屬於自己的道路,做自己該做的大事,進而走向成功,獲得更多更有價值的東西。


不妨說,不傷害自己,是使自己有所成就的聰明的活法。


真的,在艱難的人生旅途上行走時,我們不妨時常自我叮囑一聲:別傷害自己。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有一個美國商人坐在墨西哥海邊一個小漁村的碼頭上,看著一個墨西哥漁夫划著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幾尾大黃鰭鮪魚,這個美國商人對墨西哥漁夫能抓這麼高檔的魚恭維了一番,還問要多少時間才能抓這麼多?

墨西哥漁夫說,才一會兒功夫就抓到了。美國人再問,你為什麼不待久一點,好多抓一些魚?

墨西哥漁夫覺得不以為然,這些魚已經足夠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美國人又問:那麼你一天剩下那麼多時間都在幹什麼?

墨西哥漁夫解釋: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幾條魚,回來後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過得充滿又忙碌呢!

美國人不以為然,幫他出主意,他說:我是美國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我倒是可以幫你忙!你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去抓魚,到時候你就有錢去買條大一點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魚,在買更多漁船。然後你就可以擁有一個漁船隊。到時候你就不必把魚賣給魚販子,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廠。然後你可以自己開一家罐頭工廠。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個生產、加工處理和行銷。然後你可以離開這個小漁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磯,最後到紐約。在那裡經營你不斷擴充的企業。

墨西哥漁夫問:這又花多少時間呢?

美國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然後呢?

美國人大笑著說:然後你就可以在家當皇帝啦!時機一到,你就可以宣佈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賣給投資大眾。到時候你就發啦!你可以幾億幾億的賺!

然後呢?

美國人說: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邊的小漁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隨便抓幾條魚,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囉!

墨西哥漁夫疑惑的說:我現在不就是這樣了嗎?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有時候回想真的人的慾望真的很多
都會忘記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
靜下心想一想,把自己回歸到原點
或者生活就會過的比較自在一點吧!

老和尚與小沙彌



老和尚帶著小沙彌出門行腳,無論行走在廣闊無邊的叢林,或翻山越嶺,老和尚都逍遙地走在前面,小沙彌背著行李緊跟在後,一路上兩人相互照應,彼此為伴。

小沙彌走著走著,心想:難得人身,但短短幾十年生命卻必須經歷生老病死、受六道輪迴之苦,真苦啊!不過,既然要修行,就要立志當菩薩救度眾生;因此我不能懈怠,要趕快精進才行!

想到這裏,走在前面的老和尚突然停下腳步,面露笑容地回頭對他說:「來,包袱讓我來背,你走我前面。」小沙彌雖然感到莫名其妙,但仍照老和尚的指示,放下包袱走在前面。

走著走著,小沙彌覺得這樣真是逍遙自在啊!而佛經裏說,菩薩必須順應眾生的需要而行各種布施,「這真是太辛苦了!況且天下眾生苦難多,到何時才能救得完呢?不如獨善其身,過這種逍遙自在的日子!」

這念頭一起,就聽到老和尚很嚴厲地對他說:「你停下來!」小沙彌趕快回頭,看到老和尚嚴肅的面容,嚇了一跳!老和尚將包袱拿給他說:「包袱背好,跟在我後面走!」

小沙彌想:做人真苦!剛才自己還那麼開心,才一轉眼就變得很難過,人的心念真是不穩定啊!「凡夫心很容易動搖,還是修菩薩行好,起碼我可以面對苦難眾生,跟很多人結好緣,做一些我做得到的本分事。」

這時,老和尚又面帶笑容地回頭招呼他,並將行李拿去自己背,請他走在前面。

小沙彌就這樣反覆地發心、退心,直到第三次再起退心時,老和尚又用很嚴厲的態度對待他。小沙彌終於忍不住心中的疑惑,請問道:「師父,您今天為什麼一下子要我走前面,一下子又要我走後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老和尚說:「你雖然有心修行,但是道心不堅固。感動時就發大願,卻又很快退失道心;這樣進進退退,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成就?」

聽到老和尚這麼說,小沙彌感到很懺悔。當他又生起菩薩心時,老和尚要他走在前面,他就不敢了。他說:「師父,這次我是真正發心,要以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大心大願為道基,一步一步向前精進。」

老和尚聽了很高興,對小沙彌也起了讚歎、尊重之心,一路上兩人有說有笑地併肩走著。

佛法講:「萬法唯心」。

當一起心,雖還沒有成果,但已經在促成中發展,猶如水會順著水道,最後流向大海。一般人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想像,都還沒付出行動,一念的好壞,有那麼大的差別。

在現實的環境中,或許有很多難以嚥下的事情,雖然能大聲的宣洩,但心中不滿的情緒仍在,所以要真正撫平內心,要去思考「善」的好處,因為心有認同才能作的好。現代人講慈悲、寬容,都很清楚,但真正遇到問題,只記得計較、發飆,早已忘記善的好處,這也表示沒有達到認同、消化,如此說來,也只有片面的瞭解而已,需要再努力!

進步確實是不容易的,需要克服很多心理障礙,有時雖然想做好,但還是力不從心,這也表示對善的認知還不夠深,猶如小草,一拔就起。所以對「真理」的體會是有需要的,體會的越深,做的越好,就像在黑暗中有光的照明,能看清路線,自然走的安穩,不會碰壁!

心態決定一切

有個寓意深遠的小故事,說一個青年在沙漠綠洲碰到一位老翁,
年輕人問: 「這裡如何?」
老人反問: 「你的故鄉如何?」
年輕人答:「糟透了!我很討厭。」
老人接著說:「那你快走,這里和你的故鄉一樣糟。」

又來了另一個青年,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同樣反問,
年輕人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和一草一木……」
老人說:「這裡也是一樣的好。」
旁人詫異地問老人為何前後說法南轅北轍?
老人答:「你要尋找什??你就會找到什?!」

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態度。
而我們的工作態度,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就看你是什麼心態。
正因如此,我認為不只「態度決定一切」,更是「心態決定一切」,畢竟境由心生。
我們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的,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忽視工作中的小事。
正所謂:「細微小事做對,就能成就大成功。」

所有的成功者,與我們都做著同樣簡單的小事,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從不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是簡單的小事。

簡單地說,心態比能力更重要,它決定了成功與失敗。個人如此,企業亦是此。

文章來源 【理財周刊】第391期

學歷代表過去,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學歷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
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心想:跟這兩個大學畢業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
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
怎麼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面上廁所。
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內急了。
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鐘的路,
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麼辦?

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中跨:
我就不信大學畢業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
只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
博士問:“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
“這池塘里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
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

學歷代表過去,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
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
活到老,學到老。



内心 創造生命能量

繁忙的生活步調及日積月累的壓力,不經意地滲透我們的心靈、影響我們的情緒,侵蝕我們的健康。

壓力,人人都有;人的一生可說是各種壓力累積的辛勤歷程。適當的壓力往往是刺激努力向上的動力,但過度的壓力則常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並引發各種潛在的文明病,如擔心、緊張、焦慮、失眠、頭痛、筋骨酸痛等等,造成生活上的極大困擾,甚至破壞我們的优質生活。因此,重建心靈、提升内在能量、自然健康養生的全新概念已是我們必修的學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身一套完整的能量系統,可以引導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完善的信念、良好的人際關係、成功的事業,甚至在各方面都獲得幸福和快樂。

數千年來,人們發現,唯一要得到這完善的心理狀況,就是進入自己的内心,釋放過去慣有的自我限制的思考模式,去叩響我們早已擁有的内在能量,我們的人生就會充滿幸福與快樂。靜心是進入内心的唯一方法,而内在能量,可以導引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與心靈。

生命中的鵝卵石

在我們的生命裡,從我們出生到今天,我們可曾想過,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學習?這個學習可確保我們一生幸福美滿。

從小至今,對我們所有人而言,只要努力讀書就會有個美好的未來。我們就努力唸書,年年都考上好的班級,直至上了大學,畢業後,找個好公司上班。過後覺得自己的知識還是不夠好,就出國去增長知識去; 然後,努力工作,賺錢,買個大房子,開部豪華車.....

從學校的教育直至家庭教育,往往只教我們怎麼把書讀好,進好學校,讀個好學位,做一份好工作,賺一份好薪水,嫁一個好老公(娶一個好老婆) . ...... 但是就很少教導我們怎樣去找到一個快樂的人生,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活。

看了以下的小故事後,我在反省,我們的家庭、學校的教育,到底是想教出什麼樣的人?

在一次上時間管理的課上,教授在桌上放了一個裝水的罐子,然後又從桌子下面拿出一個大約拳頭大小,正好可以從罐口放進罐子的鵝卵石。

當教授把石塊放完後,問他的學生道: 「你們說這罐子是不是滿的?」

『是! 』所有的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說。

「真的嗎?」教授笑著問。

然後再從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從罐口倒下去搖一搖再加一些,於是再問他班上的學生: 「你們說這罐子現在是不是滿的?」

這回他的學生不敢答得太快。

最後,班上有位學生怯生生地細聲答道: 『也許沒有滿! 』

「很好!」 教授說完後,又從桌下拿出一袋沙子然後把沙子慢慢倒進罐子,倒完後再問班上的學生: 「現在你們告訴我這個罐子是滿的呢?還是沒滿?」

『沒有滿! 』 全班同學這下學乖了,大家都很有信心的回答說。

「好極了!」教授再一次稱讚這些孺子可教也的學生們。

稱讚完了後,教授從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再把水倒在看起來已經被鵝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滿了的罐子裡。

當這些事都做完後,教授正色的問他班上的同學: 「我們從上面這些事情學到了什麼重要的功課?」

班上一陣沉默,然後一位自以為聰明的學生回答說: 「無論我們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滿,如果要逼一下的話,還是可以多做些事的。 」 這位學生回答完後心中很得意地想:這門課到底講得是時間管理啊!

教授聽到這樣的回答後,點一點頭微笑道: 「答案不錯!但這並不是我要告訴你們的重要訊息。」

說到這裡,這位教授頓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學掃一遍後說: 「我想告訴各位最重要的訊息是:如果你不先將大的鵝卵石放進罐子去,你也許以後永遠沒機會把它們再放進去了。各位有沒有想過,什麼是你生命中的鵝卵石? 」

什麼是我們生命中的鵝卵石?是和我們心愛的人長相廝首?是我們的信仰?教育?夢想?值得奮鬥的目標?做年輕人的好榜樣?為下一代留下一些值得的回憶?

也許今晚上床​​之前,或一個人安靜的時後我們都該想想:"什麼是我生命中的鵝卵石?"這個問題。



我們忙忙碌碌了半輩子, 都在用小碎石加沙和水去填滿罐子,但卻一直忘了把“快樂、幸福” 這塊鵝卵石放進我們的人生夢想。是否該改變方向,改變人生觀了呢?



如何開發潛能,實現您的願望

潛能是人類所擁有卻忘記如何使用的能力。

潛能的動力深藏在我們的深層意識當中,也就是我們的潛意識。它含括了人類生存最重要的本能與宇宙法則。我們過去所得到的最好人生情報,都收藏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因此只要懂得運用這與生俱來的能力,幸福美滿的人生就隨手可得。

潛能的開發始於心靈,因為心靈就是能量。當人們的心靈處於平衡、平靜的狀態時,我們腦部的自律神經系統會發揮的更好。腦部神經是我們的接收及感應器,如果腦部反應器能夠發揮得好,我們就會把我們的潛能發揮到淋漓盡致。

什麽是靜心?

靜心就是整合自己

一般人都生活在清醒意識中,只有在夢中碰上潛意識的窗口,對於「心無雜念的本體狀態」根本毫不熟悉。靜心就是緊緊地掌握本體狀態,不再為周圍現象所眩惑,等於整合自己的所有意識,包括潛意識,沒有任何分裂現象。

靜心就是開發大腦潛能

坊間的潛能開發,只是自我催眠的訓練過程,頂多開發了腦表面的功能,而靜心著重在開發腦深處的功能,可使人脫胎換骨,變成情緒的主人,頭腦空前清明踏實,絕不只是想通了而已。

當人們的心靈處於平衡、平靜的狀態時,我們腦部的自律神經系統會發揮的更好。腦部神經是我們的接收及感應器,如果腦部反應器能夠發揮得好,我們就會把我們的潛能發揮到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