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活力從心開始:心有熱忱,就會活力。☆

生命充滿著熱情、積極、快樂與幸福。

「孩子坐不住?研究發現黏土手工比訓話更有效」

從「好動」到「專注」:手工藝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我家小孩坐不住,一會兒就想跑。」這是許多家長的煩惱。 但你知道嗎? 手工藝,特別是像黏土這樣的活動,正是改善孩子注意力的天然方法。🎯 為什麼孩子專注力差?現代生活讓孩子習慣了快速、多變的刺激(手機、動畫、遊戲),導致他們難以長時間專注在單一任務上。 而手工藝剛好提供一個「慢下來」的機會。👐 黏土的專注力魔法超輕黏土的獨特手感、豐富的色彩和無限造型可能,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集中。...

「研究發現:孩子情緒失控前,其實只需要一盒黏土」

孩子越做手工,情緒越穩定? 心理學家的發現!現代孩子看似“什麼都有”,卻也越來越容易煩躁、焦慮、甚至情緒崩潰。 怎麼辦? 答案可能不像你想像的複雜——讓他們做手工!🌈 藝術手作是天然情緒調節劑科學研究指出:像是捏著黏土、畫畫、編織等創作活動可以明顯降低孩子體內的皮質醇(壓力荷爾蒙)水平。...

動手=動腦:為什麼手工藝是兒童大腦發育的超級食糧?

在數位時代中,孩子們越來越多地被螢幕包圍,動手做的機會日漸減少。 然而你知道嗎? 動手做手工的過程,不只是“玩”,其實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刻! 🧠 手作如何促進兒童大腦發展? 研究顯示,像超輕黏土這樣的手工活動,會同時調動孩子的視覺、觸覺、運動控制和創意思考。 每一次捏、壓、搓、拉的動作,都在激活大腦中多個區域,包括前額葉皮質(與計畫、專注相關)與運動皮質(掌管動作協調)。 這種「多區連結」的活動方式,是提升孩子整合能力和神經可塑性的關鍵。...

人生即放松随缘

思想不在一個高度,尊重就好; 三觀不在一個層次,微笑就好; 有些人,看清就好,不必翻臉。 有些事,明白即可,不必深究。 順其自然,一切随缘。 過去事過去人,笑笑就好; 现在事现在人,盡心就好; 未來人未來事,随缘就好...

成長是一次次對話和理解的累積

昨天,一位四歲的小朋友讓我深刻感受到成長的意義。她因為一件事委屈地哭了。當時,我耐心地對她說:「不要遇到問題就哭,先告訴老師,我們一起想辦法。」她點點頭,說她想把自己畫的圖剪下來。我問:「要不要老師幫忙?」她點頭同意。於是,我幫她剪下其中一張圖。誰知,她又哭了。我有些疑惑,再次問她原因。她抽泣著說:「不要剪到反面的圖!」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她在紙的正反兩面都畫了圖,剪掉一面會讓另一面變得不完整。這件小事讓我明白,成長的過程,不只是孩子的,更是大人的。孩子在表達自己的需求時可能不夠明確,而身為大人,我們需要耐心傾聽、觀察,理解他們內心的困擾。成長,其實是一次嘗試去理解、被理解的過程。成長的幾點感悟:1....

從“我必須贏”到“我是我自己”

经过16天的新年假期,孩子们重新回到中心,仍然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年幼的孩子们尤其如此,例如筱荟一坐下便主动翻开 Morning Worksheet,检查自己未完成的部分,而糖糖则四处观察,看看朋友们是否都来了。她们不仅记得每天的学习流程,还会提醒老师准备她们喜爱的茶点。孩子们的投入很快感染了我们,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生动而温暖。 筱荟是个性格争强好胜的孩子,不论是写字、手工,还是绘画,她都希望自己是最快、最好的。假期前,她的这种竞争心理已有所缓解,但在长假后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在今天的专注活动中,她看到A同学比自己更快完成智力玩具,情绪瞬间失控,将对方的作品弄散了。A同学气愤之下也还以颜色,拆毁了筱荟的玩具。筱荟随即大哭,躲进桌子底下。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先安抚了A同学,然后轻声引导筱荟到办公室,耐心询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对待A同学。筱荟坚定地回答:“我一定要赢!I...